热贡艺术“冷热不均”折射我国非遗保护困局
作者: 姜辰蓉、王大千 来源: 新华网 发表于:2011-06-06 12:10:03 点击:

青海讯 以唐卡、泥塑、堆绣等为代表的青海热贡艺术,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热贡艺术各门类的发展存在“冷热不均”的现象。有的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,出现炒作、工业化等倾向;有的却缺乏关注,显现后继无人的尴尬。

专家指出,这一现象,正折射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。过热和过冷都可能对非遗艺术造成伤害,我国非遗保护亟须探索更加科学化的道路。

唐卡:繁荣下的隐忧

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的一个宁静院落里,唐卡绘制大师西合道即将完成他的新作。这种起源可追溯到吐蕃时期的艺术,所用颜料全部来自天然的矿物和植物,如金箔、珊瑚、朱砂、大黄等,因此成像后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。

2009年,唐卡与堆绣、泥塑等以“热贡艺术”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热贡,在藏语里的意思是“金色的谷地”,指的就是坐落在青藏高原东缘群山环抱中的小县城同仁。

近年来,随着“藏族艺术文化热”的兴起,唐卡,这种原本仅在藏传佛教寺院和信众家中悬挂的宗教卷轴画,也逐渐成为艺术收藏的新宠和馈赠亲友的礼品。据一些画师介绍,目前,一幅好唐卡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元。“想起我年轻的时候,一幅很好的大师画的(唐卡),也就几十块钱。”鲜明的今昔对比,令西合道大师颇为感叹。

唐卡画师娘本开设的“热贡画院”,在当地颇有名气。不仅有许多弟子跟着他学艺,画院的作品更是早已走出青海,走向海外。“就是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,唐卡的价格翻了几十倍。”娘本说。他说,这两年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专门上门来求购唐卡,同仁的唐卡制作迈向“订单式”的生产模式。(文:姜辰蓉、王大千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TAGS:
无相关信息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